行政總裁網誌

"It was so good, so very good!”

60年前的今天,香港神託會正式註冊成為一所基督教的服務機構,按上帝的呼召服侍社區。我盼望將我所觀察到的兩個機構核心價值,或坊間常說的DNA,與大家分享。

香港神託會是一家重「情」的機構。

讓我分享個人的經歷:記得三年多前入職的前後,我當時飲了不少的咖啡、食了不少的飯局...有不少身邊的天使,都願意為我分享多一點機構的故事,講解多一點發展歷史,盼望我更能適應和融入這個大家庭,我亦從中看到各人對機構的關切之情。

可是我卻慢慢發現,這些不是純粹的人間之情,因人情總會變。我認識到這些人情的源頭,是上帝在各人的生命中,透過在機構不同的事奉,觸動過各人的生命;就是因為這種感恩之情,促使大家都很關心機構的發展,從而生出互相守望和支援的情操。

六十年前的宣教士也是一樣。早年的宣教士各有各的專業領域:診所、天台學校、殘疾兒童宿舍等等… 因為上帝的愛,他們連繫了,以致一起事奉,一起發展機構。

所以,機構的一個不變的DNA,就是看重上帝的恩情。因為我們先體會到上帝的恩情,所以才會發展成一家重情的機構。

香港神託會也是一家著重成長的機構。

在今年出版的「21世紀使命門徒」書中,新上任的華福總幹事董家驊牧師提出了,今天的事奉不是要追求事工的「成功」,而是要追求在過程中的「成長」。

或許從世界對成功的定義,我們還有很多要進步的地方。若綜觀機構發展,卻讓我看到「機構」的成長軌跡:

  • 對殘疾人士的負擔:由一所殘疾兒童宿舍,至發展中途宿舍、庇護工場,以致在沙田、馬鞍山、將軍澳開辦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

  • 看重少年人生命成長:由昔日天台學校、建立培敦中學,看到早年同工的委身。機構及後發展青少年服務中心、接手靈基營地、開辦幼稚園、小學和中學的各級學校,以及於千禧年後開展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、歷奇服務和輔導中心等,讓我們更整全地服侍少年人和家庭

  • 福音的幼苗茁壯成長:由宣教士在服務點以主日學、團契、崇拜開始,到今天7 間伙伴教會和遍佈不同地區、不同合作模式的協作教會

我看到這些都是機構成長的軌跡、見證上帝的記號。上帝在過去60年讓我們堅實地、有機地發展,成為一家不斷「成長」的機構,盼望我們繼續在這些軌跡上邁步向前。

聖經創世記記述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過程。上帝憑祂的話就在六日創造萬物,「事就這樣成了」;六日過去,聖經和合本描述「神看著這一切所造的都甚好」,另一版本和修本則以「十分好」來形容。我早前看到神學家Eugene Peterson 卻傳神地翻譯了出來:”It was so good, so very good.” 我讚嘆這種非常具有情感的翻譯!

我祈願當我們將香港神託會的發展和一切榮耀歸與上帝的時候,上帝在天上也會說 It was so good, so very good!